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能

时间:2025-03-04 15:37:47作者:来源:本站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最有韧性的组成部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国家创新战略性布局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从5G技术的全球领先,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从无人机技术的世界领先,到动力电池的持续突破,民营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跨越式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企业,需要进一步构建创新友好的生态。在这方面,不少地方已经走在了前面。杭州将行政许可事项从734项精简至321项,审批时限压缩率达85%,促进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为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主体成长创造了良好制度环境。

  打通要素流动渠道,完善市场化改革生态。创新是生产要素的创造性组合过程,创新要素的流动效率直接决定创新生态的活力指数。民营企业是市场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其创新活力的激发深受要素流动效率和创新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前,民营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上面临基础研究资金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以及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等挑战。立足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通过普惠性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为多元技术路线的竞争保留空间,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引领民营企业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的要素配置市场,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树立了典范,通过构建‘揭榜挂帅’跨区域协同机制,实现了需求端发榜、供给端揭榜、服务端跟榜的全链条无缝对接;苏州工业园区推行的“人才飞地”模式更具创新性,企业在欠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人才属地工作但享受东部地区待遇,既缓解了要素过度集聚压力,又带动了区域协同创新。

  培育创新基因,锻造企业内生创新机制。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是激发员工创新潜能、形成持续创新氛围的基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需积极倡导‘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并据此构建一套差异化的创新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采取‘里程碑式’的考核方式,给予足够的耐心与空间,即使‘十年不鸣’亦不气馁;对应用开发则实施阶段性评估,确保进度与质量,同时保持适度的压力以促进持续改进;对产品迭代采用“快速试错”机制,加速知识沉淀。通过举办创新大赛、设立创新奖励基金等形式,表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成果的个人或团队,营造一种人人想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需不断强化创新文化的培训与教育,确保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位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将创新基因植入企业的血脉中。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既要注重前沿技术的探索性研究,又要加强应用性技术的开发,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二次创新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为持续创新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民营企业要建立创新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数字化智能工具实时监测技术演进、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的动态变化,精准把握创新投入的时机与强度,将创新资源配置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倾斜。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民营企业作为创新的中坚力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正如参考资料1所述,企业必须具备前瞻性洞察力和应对策略,以在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中展现出坚定信心与实力。同时,参考资料2也强调了企业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以实现“换道超车”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能,是一场涉及认知革命、制度重构、能力再造的深层变革,这既需要制度环境的不断优化,又依赖于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深刻变革与基因重构。当政策红利、市场活力和企业内力形成共振,必将激发民营企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释放千帆竞发的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引导。政策层面,应持续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全方位服务,助力其突破创新瓶颈。社会层面,应积极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此外,民营企业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跨国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同时,民营企业也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为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做强做优做大民营企业,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民营企业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