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资产配置优结构拓渠道 险企搏击低利率时代

时间:2025-03-05 17:35:45作者:来源:本站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已超过33万亿元,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7.21%。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显示,我国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规模持续扩大,且险资的投资收益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尽管2024年投资“成绩单”表现不俗,但保险行业依旧面临在“低利率时期”如何拓宽投资标的、优化投资结构的“必答题”。随着中长端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寿险业等投资领域的回报率持续下降,导致利差损风险进一步加剧。在此基础上,险资在债券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上的配置比例显著提升,这反映了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正在积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策略。

  “低利率”“资产荒”考验来临

  近段时间以来,被保险业作为定价基准的部分债券收益率下行,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损风险加大。以寿险行业为例,利差损压力更为明显。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83%的历史新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倒挂风险加剧。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普通型寿险产品新单保费占比超90%,其中增额终身寿险占据主导地位,其平均预定利率达3.36%,显著高于同期固收类资产收益率。“2022年,行业实际投资收益率(2.09%)首次低于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3.50%),导致部分公司遭受实质性利差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指出,利差损在低利率环境下尤为突出,此前部分发达经济体保险行业曾因利差损失导致严重亏损甚至出现“破产潮”,相关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研报表示,当前险企资负两端承压,盈利不确定性提升。“保险公司价值和利润增长面临不确定性,其中,低利率环境下的负债成本上升(即资产负债错配)是外部因素,而以短期利润和规模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则是内部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环境往往伴随着低经济增速,导致高价值产品需求减少,而低价值产品则增加了险企的利差损风险,因此,险企在业务规模收缩的同时,需考虑调整业务结构。

  保险行业“资产荒”压力进一步显现。在低利率环境持续、优质固收资产供给不足的背景下,险资配置难度显著上升。根据2024年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人身险公司债券持仓占比超过50%,尽管这一比例较上年有所增长,但增速已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43%,这一收益率接近部分长期保单的负债成本线。

  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1月保险机构继续积极增配国债,单月增量创历史新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多数保险机构对债券配置持积极态度,超半数机构计划维持或增配债券资产,这反映了保险资金对债券的偏好。同时,实体部门负债增速的上升和国债利率的下行趋势,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保险机构的国债配置行为。

  国信证券分析师赵婧等人测算显示,2025年1月保险机构托管数据显示,全月增配达1387亿元,其中国债753亿元,地方债495亿元。国债单月增量创2022年以来新高,相比之下,今年1月地方债增量显著,而国债表现相对较弱,托管数据显示,1月国债增量为2750亿元,地方债增量为5238亿元。“我们认为,该现象或与保险机构年初开门红表现不佳有关,资金流入减少导致资产端更倾向于选择流动性高的国债,以应对负债端现金流波动,降低‘借短投长’风险。”

  权益资产布局力度加大

  为应对收益挤压,险资持续向权益资产寻求收益。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四季度保险资产配置显示,险资维持“固收为主、权益为辅”的策略,但权益类资产的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股票投资,其同比增速已超过28%,反映出险资对权益资产配置的积极态度。具体来看,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四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投资达到2.27万亿元,占总投资的7.57%,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28.29%的显著增长。财产险公司也加大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其中股票投资占比达到7.21%,同比增速高达28.22%,显示出积极的投资策略调整。

  2024年末,随着险资在资本市场的股票直投规模持续扩大,港股市场因其配置性价比的凸显而成为投资焦点。以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机构持续加大港股红利资产配置比例。例如,平安人寿年内三次举牌H股公司,增持农业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港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情况也显示,2024年四季度至今,险企共披露21条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公告,其中19条为举牌港股上市公司,不管从总量还是占比上来看,较2023年同期都有大幅提升。举牌港股公司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和银行领域。

  国信证券非银分析师孔祥认为,保险资金利用港股折价优势和企业所得税免征政策,正进一步增加权益投资收益。在“资产荒”背景下,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成为稳定中长期投资收益水平的重要手段。

  此外,长期股权投资维持稳定态势,2024年第四季度,人身险公司该类资产总额达到2.33万亿元,占比高达7.77%。相比之下,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情况则出现分化,人身险公司基金占比4.93%,增速有所放缓,仅为1.65%;而财产险公司基金占比则高达9.12%,实现了14.45%的同比增长。

  未来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也获得政策进一步支持。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方案明确了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的具体措施,例如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开始,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政策支持下,险资投资股市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此前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资金投资相关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特别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发挥“头雁”作用,力争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

  资产配置打开新路径

  今年2月,“险资投黄金”试点方案出台,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途径,优化了保险资产的配置结构,并促进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

  自2025年2月7日起,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获得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可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试点范围包括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各类黄金合约,参与主体包括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保险公司。试点要求包括严格决策审批程序、配备合格岗位人员、建立投资管理制度等,同时投资黄金账面余额合计不得超过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其中规定,试点保险公司在开展黄金业务时,其投资黄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超过公司上一季度末总资产的1%。根据市场测算,目前十家试点保险公司最新报告期的总资产合计约19.95万亿元,按照监管要求,这些公司投资黄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1%,因此其可投资黄金的上限约为199.5亿元。

  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郭荆璞认为,“险资投黄金”一方面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保护其投资组合免受通胀侵蚀,维持长期的实际回报率。另一方面,增加黄金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产荒'问题,并有效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

  在险资不断拓宽资产配置渠道、寻找优质资产的同时,风险挑战仍存。业内警示,若“资产荒”与市场波动叠加,可能对险资长期稳健运营形成双重考验。例如,高波动性资产占比提升也加大了组合波动风险。与此同时,另类资产挖掘空间有限,长期股权投资增速不足4%,证券投资基金配置增速亦分化明显。

  “当前,解决权益价格波动对净资产造成的影响成为关键所在,”长江证券研报指出,“若继续增加保单未来盈余计入核心资本比例,既符合监管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本源的持续要求,又能增加险资配置权益比例。通过模拟测算,如果将这一比例上调至60%,在保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稳定的前提下,预计权益配置规模将增加约2957亿元。”

  “险资在高股息资产上的投入占比显著提升,长股投资也会适度增加配置,然而,若经济持续低迷,相关资产的安全边际将会缩小,此时,效仿伯克希尔-哈撒韦增加现金类资产配置便成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上述券商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说。

  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可以以长期处在低利率时期的欧美日保险业为参考,寻找应对之道。

  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例,海外险企资产负债同步优化结构应对低利率环境。海外险企负债端通过下调预定利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例如基于利率变化下调预定利率、增加变额年金等产品转移投资端压力。资产端则增加海外权益、另类、优化固收结构维持投资收益率,例如欧美增加另类资产获取溢价,优化固收结构,获取超额收益。

  日本险企则在增配海外资产上下功夫。面对持续下降的利率,日本险企通过新兴市场债券等收益率较高的品种提升投资收益。长江证券援引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至2023年的16年间,在这16年间,日本险企的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从12.8%显著提升至25%,相比之下,其权益配置比例则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年报披露季渐行渐近,上市险企将为市场交上一份更加清晰的“答卷”。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险企步入低利率时代的搏击场,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优胜劣汰现象也将愈发明显,唯有那些能够实现资产负债两端结构同步优化的险企,才有可能脱颖而出。面对低利率环境,险企需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确保资产负债的有效匹配;同时,要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核心客户的服务内容,并致力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此外,险企还需在产品精算和出险赔付管理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投资领域不断探索,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策略,力求提升投资收益水平。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