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国企党建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市属国企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以“现场+视频”的形式举行。会议对2024年国企党建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25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政治铸魂、人才强企、强基固本、凝心聚力、清廉国企这“五大行动”,旨在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改革 国企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4年,重庆市属国企以党建统领改革突破,交出亮眼成绩单。其中,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和庆铃集团通过运用党建统领的“885”理论方法,显著提升了改革发展的效能。数据显示,渝富控股集团产业投资母基金累计投资超723亿元,先进制造业及战新产业占比达96%;庆铃集团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33%,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8%。
重庆市地矿集团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页岩气勘探、生态修复等八大优势产业,全年新签合同额43.26亿元,实现营收31.32亿元、同比增长27.82%,并成功竞得新疆青河县喀依其铜金矿探矿权,填补重庆市铜金矿资源空白。
建设人才队伍夯实基层党建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人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支撑。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重庆市属国企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省部级人才平台20个,硕博士人才936人,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达到13.89万人,技术技能人才平均占比超过50%。重庆物流集团实施“头雁领航、雏雁培优、强雁带动”引领行动;重庆设计集团探索“校企双聘”柔性留用院士1名;重庆建工集团熊首钰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杨波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此外,重庆市国资系统还开展“四链”深度融合市属国企先行试点行动,首批推出项目105个,发布人才需求400余人。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重庆市国资系统组织市属国企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同时利用线上直播平台进行招才引智,成功打造了“国企优聘”这一人才招聘品牌。
在夯实基层党建方面,依托新成立的市国资委党委党校“主阵地”,提升党员干部人才能力素质。精心打造国企党建品牌,创建“红岩先锋·四强四好”党支部180个。深入开展党建机制创新“揭榜挂帅”行动,41户企业主动揭榜60个项目。广泛开展“唯实争先”树典型工作,健全“五项机制”。在改革攻坚、科技攻关等一线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2万余个。
清廉国企建设 筑牢改革发展“防火墙”
重庆市属国企已全面优化并落实全方位、全链条的责任机制,对所有党组织书记实施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对19家企业进行了常规及提级巡察,问题整改的完成率高达96.8%。持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的高压态势,加大对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的查处力度,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成功打造26个廉洁文化品牌,并制定和完善了1200余项企业制度机制。
其中,重庆投资咨询集团建成推广“重庆企业阳光电子商城”,对国企物资供应实行市场化运营、穿透式监管,创新开展“两牌一码”,要求员工亮出“工作牌”、现场放置“廉洁从业公开承诺牌”、张贴“清廉重咨阳光服务监督码”。
2025年以“五大行动”绘就高质量党建新图景
重庆市国资委党委将2025年定为“国企党建质量提升年”,并明确实施政治铸魂、人才强企、强基固本、凝心聚力、清廉国企“五大行动”,以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政治铸魂行动,优化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力营造国企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人才强企行动,实施市属国企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育鹰计划”,围绕“四链”融合发展遴选一批领衔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人才及团队,打造“国企优聘”市场化招聘品牌。
强基固本行动,实施‘两张清单’专项检查,制定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操作指南,推进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揭榜挂帅’项目,深化‘红岩先锋·四强四好’党支部建设,并升级国企党建信息系统。
凝心聚力行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围绕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紧扣重点工作任务,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开展“渝字号国企品牌传播行动”,做好打造一流现代企业和知名品牌宣传,提升渝字号国企品牌形象。
清廉国企行动,健全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健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大监督”机制。依托构建国资大数据监管平台、国企改革发展综合报表、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数字化穿透式监管力度。提升巡察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深化巡视巡察整改成果,扎实开展共性问题的自查自纠及专项整治行动。
重庆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决落实国企党建工作责任,包括党委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和党委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防止出现“上热中温下冷”。同时进一步优化党建考核体系,加强党建工作机构、人员、经费等保障,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考核监督,推动国企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