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中塞钢铁绿色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河北交投集团牵头的燕赵现代交通实验室获批,开滦集团全球首次实现微米级聚甲醛高强丝规模化生产……自‘国企研发投入三年提升、五年强化’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不断通过创新激发动力,累计荣获高水平科技进步奖210项。这是记者从3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扎实推动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
“今年是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抓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工作,力争取得一批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河北省国资委企业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督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梁森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2024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继续保持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中的领先地位。今年,河北省国资委将保持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持续加大监管企业研发资金多元化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科技金融支持,跟进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确保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第一方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河北国资国企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河北省国资委将积极支持监管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致力于成为原创技术的发源地,逐步增强原始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策源能力。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河北省国资委将全力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鼓励监管企业强化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加速推动那些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具有强大行业引领力的新技术脱颖而出。积极开放各类应用场景,大力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技术的实际应用。集聚“燕赵实验室+中试基地”平台合力,完成一批中试成果产业化示范项目,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链条,既需要“硬科技”,也需要“软环境”。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离不开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生态。
今年,河北省国资委将深化与科技、工信、发改、税务等部门战略协同,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共享、平台搭建等措施,加大力度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重点支持并培育一批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创新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打造出高速成长的科技领军企业。
人才支撑同样不可或缺。河北省国资委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强化创新人才引育,建立尽职合规免责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放心干、大胆闯,为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增添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河北省国资委正快马加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
“我们将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企业生产、研发、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渗透与革新,加速智能工厂的梯度布局与建设,以期在决策智能化、运营高效化、创新持续化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梁森林说,鼓励监管企业夯实人工智能应用基础,集中力量突破更具行业适配度的垂直大模型,推动生产端边缘智能应用快速部署,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场景赋能、生态协同全链条能力。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