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稳就业需释放中小微企业潜力

时间:2025-03-21 15:41:20作者:来源:本站

   中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在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信息,截至2024年6月份,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3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全国60%以上的税收和GDP,技术创新成果占比达70%,成为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倾斜重点引导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针对中小微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小微企业借助校企合作、见习基地建设及专项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政府还鼓励中小微企业聘用退役军人、失业人员。政府依据企业聘用的退伍军人数量,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企业吸纳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可享受包括职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在内的多项政策支持。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全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比达到了80%以上,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贡献了卓越力量。

  尽管成绩显著,中小微企业在稳就业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品牌与薪酬竞争力不足。中小微企业因市场影响力和资金限制,薪资普遍低于市场平均,即便高薪也难以吸引人才,求职者多倾向于知名大企业,致使其技术与管理岗位长期人才短缺,高薪亦难寻良才。然后是人才留存与培养压力突出。中小微企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福利体系亦不完善,人才流动性大。技术岗位年均流失率高,新员工培训成本高而留存率低,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企业经济负担。最后是招聘渠道单一且效率低下。多数企业依赖内推、线上平台等传统招聘渠道,信息易被忽视,招聘周期长至3个月,隐性成本高昂。部分企业更因缺乏专业人力资本管理团队,流程不规范,试错成本增加。未来,破解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与结构性矛盾,亟待政府、企业、求职者三方协同破局。

  政府层面,应继续深化财政金融支持,扩大稳岗专项贷款及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对养老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等紧缺岗位实施定向补贴。同步优化技能人才供应链体系,携手职业院校及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无缝对接,广泛推行‘学历+技能’双证书制度,有效解决高校专业人才培育滞后问题,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

  企业层面,应在政策红利驱动下加速数智化转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平台。重塑雇主品牌形象,优化激励机制,构建差异化薪酬体系,为核心技术人才提供股权激励措施,实施‘教练式管理’模式,明确晋升通道规划,通过内部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有效降低技术人才流失率。强化产教融合,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基地,精准匹配岗位需求。

  求职者需调整就业预期,优化能力结构,摒弃‘唯大企业论’的固有观念。同时,积极提升个人技能水平,主动参与政府及企业举办的技能培训活动,增强职业规划能力,以适应中小微企业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迈进。

  在解决中小微企业稳就业挑战的过程中,信息透明与沟通机制的建立也至关重要。政府应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中小微企业的招聘需求与优惠政策,确保求职者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同时,鼓励中小微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行业论坛等多元化渠道,展示企业文化、发展前景与员工福利,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才关注。

  此外,建立中小微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直接对话机制,如举办线上招聘会、行业交流会等,有助于增进双方了解,促进精准匹配。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详细介绍岗位需求、职业发展路径与薪酬福利,而求职者则能直观感受企业文化,提出个人关切,从而达成更加高效的双向选择。

  综上所述,中小微企业在稳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面临的挑战也需多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政府、企业与求职者应携手并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目标贡献力量。

  (周晓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劳动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