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副标题:技术突破 示范应用 改革升级

时间:2025-03-21 16:21:15作者:来源:本站

    致力于构建超高清直播舞台与超现场剧院体验,推出北京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2.0新版本,并持续推进新一轮标杆场景的建设与发展……3月20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2025北京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专场。相关部门集中介绍了2025年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一系列新亮点。

       新建至少5000座5G-A基站

  根据《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4)》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12%。此外,北京已备案的大模型产品数量达到105款,位居全国第一。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可圈可点。

  2025年有哪些重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介绍,2025年,数字技术领域的重点将放在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的攻关上,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同时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探索新的科研模式。

  夯实基础设施新底座方面,2025年将加快推动先进网络部署和应用推广,新建5G-A基站5000座以上;根据《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北京市计划到2025年智算供给规模达到45EFLOPS,为此加快建设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等4个公共算力中心,推动全市智能算力供给规模突破4.5万P。2025年还将推动标杆工程实现新突破,例如,将实施数字视听超现场示范项目,计划建设3个超高清直播舞台及30座超现场剧院。

       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将

  北京持续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取得诸多新成效。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飞表示,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实践案例。全国首个获批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案例、首个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案例、首个外商投资企业“绿色通道”案例、首个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应用案例,均在北京落地。

  截至目前,北京已推动59家企业成功通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另有224家企业完成了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其出境数据的多样性和通过率均位居全国前列。

  王飞透露,目前正会同市有关部门加紧研究编制北京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改革2.0版方案。2.0版方案靶向瞄准企业实际需求,从政策供给、数据利用、企业服务、技术应用、产业促进、安全监管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体系化设计,统筹提出一揽子创新举措。

  据了解,2.0版具体政策措施将在3月27日举办的中关村论坛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发展论坛上集中发布。

       支持海淀打造AI应用生态高地

  为更好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北京的创新资源优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赵英俊表示,将聚焦重点统筹资源,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根据北京市的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将达到8%,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2.2%,并计划在工业重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信息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其中,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将持续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及基础应用建设,打造基于长安链的可信数据空间,启动具身智能数据基地建设。

  2024年,北京市印发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赵英俊强调,2025年将落实行动计划,滚动推进新一轮标杆场景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将加快推动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制造、金融、教育、文化等应用基地建设,围绕具身机器人、科学探索、司法服务、文化旅游、内容安全、工业智能等领域,打造一批赋能行业的共性技术平台和具有示范效应的解决方案。

  “一区一特色”差异化发展方面,将支持海淀区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生态高地,发挥创新策源优势,为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出技术、做示范。同时,鼓励各区结合各自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科学布局适合本区域布局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共同繁荣北京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加速国产大模型多维度创新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加速赋能传统产业。北京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6G、脑机接口等重点领域,也产生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卫华在会上表示,目前,北京市已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北京将加速国产大模型多维度创新,聚焦更高泛化性能、更低训练成本、更强推理效率的下一代大模型研发,分层布局强化学习、统一原生多模态等关键技术研究。

  她指出,未来还将重点关注非Transformer架构的模型算法,构建非共识的创新机制,分阶段规划多元化的技术路径,以应对大模型计算复杂度高、能耗大等挑战。

       加快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北京将建设“一区三中心”,即在北京全域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

  北京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2025年将继续遵循“一区三中心”数据发展思路和定位,全面释放、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数据产业。

  他在会上透露,当前,国家数据局已正式批准北京设立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各项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至2025年,将加速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建设步伐,构建既符合数据要素特性、又遵循市场规律,且满足发展需求的基础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确保数据能够‘供给充足、流通顺畅、应用高效、安全可控’。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北京市将着力强化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仿真实验平台、数据流通利用增值协作网络以及‘数据要素×’、大数据平台等关键领域的协同联动效应,进一步深化‘三京’‘三个一网’等应用的实施,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场景创新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