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四大行动涵盖15项具体措施,并针对家电、家具、五金制品、造纸、日用化学品、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皮革、塑料制品、照明、电池等细分领域,设立三个任务专栏以强化分类指导。
《实施方案》提出两步走发展目标:至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预计达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达75%,计划打造约100个典型场景,培育约60家标杆企业,并制修订约5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形成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成果。
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轻工业的创新应用,提出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突出强调四方面具体任务:着重强调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通过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智能建模等技术手段,增强企业的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使数据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着重推进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汇聚优质资源,深入研发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等核心共性技术,以及协同设计、智能排产、个性化定制等前沿应用技术,为轻工领域数字技术打下坚实基础。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布局,致力于构建一批跨越不同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平台,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应用场景的特色化平台,以全面提升轻工行业的服务能力。着重于人工智能的赋能应用,优先发展协同设计、智能生产、预防性维护等生产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骑行等消费领域的应用场景。
《实施方案》围绕培育壮大多样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出实施“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加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家电、家具等行业建设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推广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引导珠宝首饰、制鞋箱包、工艺美术等行业应用三维建模、用户参与设计、模块化设计等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面向造纸、日用化学品等流程型行业推广应用智能控制、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设备运行、工艺参数等在线监测与优化调控能力。面向家电、家具等离散型行业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加强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环节智能协同。拓展服务化延伸模式,积极鼓励大型企业构建设计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众包设计、协同设计等创新模式。同时,引导链主企业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全面构建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配送等新型运营模式。支持智能家居企业搭建‘产品+服务’综合平台,推动发展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实施方案》聚焦轻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部署开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轻工业实现更深层次产业变革;围绕“标准、质量、标杆、平台、方案”五大核心要素,提出实施“夯实基础支撑行动”,引导构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五位一体”支撑体系。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特别强调,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建立一批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和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在“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方面,将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同时,推动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为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整体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