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发展难题421个,引进外籍质量专家42名,质押融资25.2亿元;4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标准“领跑者”,数量全省第一;12家企业入围河北省智能工厂公示名单,数量全省第一……这一串亮眼的数字,展现了邯郸市市场监管部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近年来,邯郸市市场监管部门把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实施“助企增智”“助企引智”“助企联智”和“助企融资”四大工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赋能。
实施“助企增智”工程。强化宣传引导,一年来先后举办质量强市宣贯59次、质量品牌宣传推介55次,举办“质量开放日”活动20余场,进一步增强企业质量意识,营造良好质量氛围;夯实质量基础,整合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及资源,在全市建立1个市级线上平台、20个县(市、区)中心站、42个(产业园区、优势企业)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网格化服务体系,先后为企业提供服务2621家(次),解决质量难题421个;加强培训培育,推动全市2026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搭建了全市质量发展大讲堂网络平台,持续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和首席质量官能力提升免费培训,一年来,累计培训企业779家、人员4.3万人次,为全市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人才支撑。
实施“助企引智”工程。充分发挥市质强办“牵总”协调作用,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扎实推进“助企引智”工作,通过宣讲引智政策、实地走访调研、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先后对全市2924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摸底调研,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质量标杆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等,深挖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策”专家适配方案,成立“助企引智”服务工作专班,绘制精准“画像”,主动牵线搭桥,开展高效服务,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地落细,促成企业与专家签约合作,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一年来,共帮助37家有需求企业引进外籍质量专家42名。位于邱县的河北古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日籍专家,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成功研发“芝麻炒制用电炒装置”“炒制芝麻用的扬烟分离机”两项专利,为企业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位于永年区的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日籍技术专家,成功将隔膜产品宽幅提高 17%,厚度减少至超薄 2 微米,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一跃成为全球领先水平。
实施“助企联智”工程。持续强化质量、品牌、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着力打通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攻克核心技术质量难点,扎实推进全市22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鼓励22家“链主”企业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共同质量管理体系,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目前链上企业541家,参与科研院所52家,绘制质量图谱3个,实施重点质量技术攻关项目51项,已解决质量问题39个。武安市新兴铸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武安市铁基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肥乡区特种气体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北省高超纯铁创新联合体获批河北省创新联合体。全市13家骨干企业被列为质量强省领军企业重点培育对象,3个产业链被列入全省30条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培育名单。5家企业入围首届河北品牌示范企业认定公示名单,6家企业入围首届河北品牌优势企业认定公示名单。
实施“助企融资”工程。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冀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与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合制定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将质量融资增信要素融入其中,梳理印发《邯郸市质量融资增信要素重点企业名单》,推进邯郸银行研发了“冀质贷”专属金融产品,已帮助5家企业贷款9700万元;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先后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20余次,宣讲融资政策,鼓励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让“知产”变“资产”,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市局与中国银行邯郸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订《知识产权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结合,一年来,先后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活动40余场次,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对企业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价值评估、资料准备、合同签订、质押登记等全程帮扶指导,推动知识产权惠企政策落地落实。2024年以来,共帮扶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3笔,融资25.2亿元。
邯郸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梁耀峰表示“我们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要务,发挥牵总作用聚合力,强企强链强县添活力,加强质量管理增动力,进一步厚植质量强市新优势,为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通讯员:赵春辉)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