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征程中,山东国资国企始终挺立潮头、担当作为。从日照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3%的显著增长,到烟台港中南美航线累计发运量迈过130万吨大关的强劲势头,再到青岛港‘一箱到底、管家式服务’模式推动中国装备扬帆出海的成功实践,山东港口集团作为省属国企的‘排头兵’,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凭借创新服务搭建起连接全球市场的桥梁,生动诠释了山东国资国企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硬核担当。
同比增长13%!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一季度,日照港新能源汽车出口作业量再创新高,集装箱整车出口同比增长13%。
日照港敏锐捕捉新能源汽车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机遇,迅速组建专业团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与业务领域,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发挥港口供应链枢纽作用,与口岸单位协同联动,采用水水中转“一箱制”“一单制”运输模式,推动“一站式服务”全面升级,实现货物申报“零障碍”、船舶作业“零等待”、离港验收“零延时”。同时,日照港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完成整车装箱及重汽KD件同步发运,助力“新三样”、机电设备、高端装备等,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为持续提升服务质效,针对车辆装箱环节,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优化作业方案。”集装箱分公司业务员杨辉说。技术工艺创新助力突破服务瓶颈,操作人员采用“一箱多车”叠载技术,实现“一箱三车”“一箱四车”的常态化作业,有效降低了客户单箱物流成本,显著提升了装卸效率。
突破130万吨!中南美航线持续提能增量
近日,随着一批来自南京、东北、天津方向的工程车、钢材等件杂货通过转水陆续抵达山东港口烟台港,随后搭乘外贸船舶发往中南美加勒比地区圭亚那和苏里南,烟台港中南美航线累计发运量已突破130万吨,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供优质高效的港口集成化服务。
亮眼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烟台港多条中南美航线的相继开通,实现了山东省与圭亚那、厄瓜多尔、古巴、苏里南等国家和地区的直达。据了解,中南美洲地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集中区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拉美国家带来了补齐短板、解决问题的新机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中国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已经通过具体项目得到了体现,如南非的德阿风电项目和阿根廷的高查瑞光伏电站。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能源结构,还促进了经济转型和再工业化,为拉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烟台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点建设港口之一,不仅是中国北方沿海主要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而且是国家铝土矿进口第一大港。凭借其先进的“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技术,烟台港成功吸引了大量国际铝矾土贸易商的青睐,今年前11个月铝矾土进口量达到了4855万吨,同比增长16.8%,在全国各港口中稳居首位。此外,烟台港还注重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形成了完整的铝矾土产业链,从铝矾土的进口、储存、加工到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一箱到底”+“管家服务”助力中国品牌通达全球
近日,一艘满载轻型卡车、装载机、挖掘机等货物的船舶在青岛港鸣笛启航,驶向马来西亚、摩洛哥、几内亚等多个国家。此业务标志着国际投资公司在非洲区域成功推出“一箱到底管家式”物流服务,拓宽了件杂货客户群,同时也是构建件杂货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利用海外平台资源的具体体现。
今年以来,国际投资公司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港口供应链核心节点优势,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全面提升全链条、全要素服务水平。精准对接非洲经济建设需求,依据合作模式特点,深度挖掘国内主机厂、贸易商等出口资源,实施“一货一策”定制方案,科学规划物流节点,汇聚全链条力量,推动多品牌“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从优化国际物流通道布局到创新跨境供应链服务模式,从助力“新三样”出海到共建“一带一路”物流枢纽,山东国资国企始终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感,把港口枢纽的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动力。站在新起点,山东国资国企将持续发挥“排头兵”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畅通、智慧、绿色的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搭建更高效的桥梁,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山东国企力量。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