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召开储能企业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要聚焦储能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强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模式创新,通过实施有效的助企行动,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做大做强。
这场座谈会释放出内蒙古进一步做大做强储能产业的积极信号,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力规模存储及调度的关键技术,对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风电、光伏发电上网规模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将面临较大的波动。储能技术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发挥平衡供需的作用,通过储存多余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有效提高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可靠程度。
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内蒙古提前布局新型储能产业。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内蒙古编制了储能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引资远景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锚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广泛宣传自治区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政策支持情况。目前,上海电气、纬景储能、卧龙等企业纷纷落子布局,一批强基础、补断点的重点装备制造项目启动实施,全区储能全产业链已经基本成型,储能系统生产能力可满足1950万千瓦时的装机需求。
2024年,新型储能规模快速增长,内蒙古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迅速扩大,新增708万千瓦,同比增长高达246%,累计装机量已达1032万千瓦,率先成为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突破千万千瓦大关的省区。
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内蒙古还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引领作用,以创新链为引领,优化产业链布局,全力打造储能产业创新高地,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网主动支撑型百兆瓦级混合储能技术”项目已成功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广域纯新能源电力系统并(离)网稳定运行的构网型储能一体化装备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鄂尔多斯实验室“百兆瓦时级长时高效高温流态化工业热储能示范装置工艺包”技术具备工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条件。
新型储能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首次将新型储能纳入法律体系,明确其作为电力系统“关键调节资源”的法定地位。例如,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8号,《电能质量管理办法(暂行)》自2024年4月1日起施行,要求新能源场站、新型储能等在接入电力系统规划可研阶段开展电能质量评估,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新型储能正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