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厦门港不断推进国际航线拓展,东南亚区域的航线网络布局日益完善。今年一季度,福建省厦门港东南亚航线业务量提升,以海天码头为例,共完成作业量31.78万标箱,同比增长16.67%
海天码头是厦门港靠泊东南亚航线最多的码头,厦门港50条东南亚航线中,有48条都停靠海天码头作业。今年一季度,海天码头集装箱作业量达71.72万标箱,同比增长5.2%。其中,东南亚航线作业量尤为显著,达到31.78万标箱,同比增长高达16.67%。
在厦门港海天码头可以看到,10条集装箱船舶一字排开、有序作业,其中,有3条船舶运营的都是东南亚航线,它们将助力厦门及周边地区的货物快速“登陆”东南亚市场。例如,眼前这艘正在作业的“正利巴德西”轮,此次将在海天码头完成3121标箱的作业量,随后出发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码头实施了船舶抵港48小时预报机制,优化生产组织流程,并强化单船效率跟踪,从而实现了在泊效率的显著提升。
今年2月中旬,海天码头全面启动“船舶抵港48小时预报制”机制,有效减少船舶到港后等待靠泊的时间,大大降低燃油消耗。根据最新数据,自该机制实施以来,近洋航线的在泊效率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中国各主要港口的在泊时间较上周上升了14.7%,天津港更是以每小时282.34自然箱的作业效率刷新了海洋联盟美东线在泊船时效率全球纪录。
随着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厦门港成功吸引了众多航商前来布局新的航线。今年一季度,海天码头共新增6条外贸航线,其中5条都是东南亚航线。
未来,海天分公司将致力于全面提升港口运营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深化港航合作,精准把握进出口企业的需求,积极拓展航线网络布局,从而进一步增强区域的辐射能力。
此外,厦门港还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港口管理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厦门港实现了对船舶到港、货物装卸、仓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精准监控和高效调度。这不仅提升了港口运营的整体效率,还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便捷、透明的服务体验。
同时,厦门港还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与周边港口的联动,厦门港成功构建起了更为完善的物流网络,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物流选择。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还提升了货物的流通速度,进一步增强了厦门港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厦门港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拓展国际航线,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港口运营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厦门港将成为更加繁荣、高效的国际大港,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