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10时,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广东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广东省属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强省战略以及“百千万工程”等重大部署,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和成效。
“十四五”以来,广东省属国资国企坚决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不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改革赋能、守正创新、聚力攻坚,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为广东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发展质量效益稳中有进,在助力“稳经济”上彰显新担当。主要特点体现为“稳、增、优”:社会贡献“稳”,2024年,广东省属企业已交利税364.54亿元,完成广东省重点项目投资1278.12亿元,占该省重点项目投资的10.92%;“十四五”以来,累计已交利税1855.75亿元,招收高校毕业生超过4万人,广东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235.53亿元、整体股利支付率超66%。经济效益“增”,2024年,广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73万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37.8%;实现营业收入7022.05亿元,利润总额387.83亿元,增加值1600.28亿元,这些指标较2020年分别实现了57.8%、57.2%、41.8%的显著增长;进入2025年一季度,广东省属企业继续展现强劲势头,实现营业收入1618.67亿元,利润总额90.96亿元,增加值39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9%、9.5%、9.5%。运行质效“优”,2024年,广东省属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2.75%、2.42%,较2020年分别上升0.88个、0.9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51.03万元/人,与2020年相比,实现了31.4%的显著增长。
其次是服务国计民生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展现新作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广东省属企业管理的高速公路总里程高达8,181公里,占比该省约七成;同时,主导并参与了省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399公里的建设,占比高达九成。主导建设的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群建成通车,广汕高铁、广珠城际铁路等开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1小时交通圈”;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7636.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38.2万吨,均创下历史新高。广东省内发电装机容量约4419万千瓦,约占全省20%,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广东省属企业承建的珠三角、粤东和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惠及沿线6,150万人;原水综合处理规模5899万吨/日,位居全国第一,服务人口超1亿人;投资建设运营的污水管网超8000公里,污水处理厂440个,服务区域涉及全省80%以上地市;承担77%供港原水、48%供港活猪以及80%供澳活猪、90%供澳蔬菜服务,民生保障“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广东省属企业设立百亿元规模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金和五十亿元海洋牧场基金,吸引多家龙头企业项目入驻广东。于26个县(市、区)实施纵向帮扶,推进234项帮扶措施。积极参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省属企业实施216个帮扶项目,消费帮扶金额达4.5亿元,既促进了当地就业,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然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提质,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省属企业制造业投资五年倍增计划,更大力度布局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形成包括广东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元,投资项目52个;组建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5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牧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粤科发布”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108个科创项目落地。根据广东省国资委副主任王晓昀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2024年,广东省属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完成投资193.59亿元,较2020年实现了35.9%的增长;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642.02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9.6%。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近年来,广东省属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创新赛中屡获佳绩,共有7个场景获奖,13家企业被评为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全力推进“两新”“两重”工作,2024年以来,已完成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投资约183亿元,废钢销售41.32万吨,矿山尾矿处置约142.62万吨。
最后是科技创新持续强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实施拓新工程行动,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从科技投入、考核分配、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培育140个拓新项目和39家拓新企业,推动企业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目前,根据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数据,广东省属企业目前拥有284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专精特新企业、407个研发平台,并且在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方面,共有21家企业获得认定。此外,积极推动广东省属企业与各类主体构建产学研用战略合作联盟,组建45个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原创技术。近年来,这些成果在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得到认可,其中技术发明奖11项,科技进步奖132项,包括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部分原创技术已应用于深中通道、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彰显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东省属国资国企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该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强化创新、优化结构、加快转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