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西南油气田蜀南气矿牟家坪、老翁场储气库群日注气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气库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天山南麓,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智能工厂正式上线运行,推动我国上游天然气处理行业开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齐鲁大地,智能燃气报警系统实时监控用户端用气场所安全运行动态,精准定位问题……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画面,成为中国石油冬季保供的寻常图景,为冬供全产业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攒足“过冬粮草” 科技助力“提气上产”
国产气是冬季保供的“压舱石”。中国石油致力于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谋求新区“增量”、稳住老气田“存量”,锻造非常规“增长极”。科技在各气田上产保供中的贡献比重不断提升。
科技助推天然气新区上产,备足“过冬粮草”。长庆油田攻关形成的铝土岩、灰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黄土塬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致密储层大规模体积压裂,深层优快钻井四大技术系列,为冬供夯实了技术根基。面对藏匿在低孔、低渗、低丰度岩层中的天然气,塔里木油田创新采用“多尺度储层评估+缝网改造+高效分层”一体化储层改造技术,激活天然裂缝系统。科技工作者通过超高压将大排量压裂液注入地下,并采用暂堵剂控制压裂液在全井段均匀压裂、造缝,形成四通八达的天然气“道路网络”,助力库车山前天然气产量平均提高6.5倍。
科技“引擎”助力气田稳产,让天然气藏在冬季发挥最大生产能力。青海油田创新形成开发指标监测与动态调控优化技术、井藏水害与砂患综合防控治理等配套技术,支撑气田稳定供气。“我们研发了基于生产动态自分析、自决策的复杂有水气藏动态预警体系,实现分时段、分层组对气藏进行整体优化开发调控,将气藏综合递减率控制在8%以内。”青海油田公司高级专家奎明清说。
科技赋能非常规气田高效开发,打造天然气产量“增长极”。西南油气田加强页岩气科技攻关,优化生产组织,推动气井生产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在老井管理方面建立页岩气井全生命周期排水采气工艺体系,在新井提效方面创建以“控压、防砂、稳定”为原则的页岩气井“闷井—控压返排”制度,在低储层伤害条件下谋求气井最大产量。长庆油田创新形成陇东地区太原组风化壳铝土岩成藏、盆地东部太原组灰岩近源成藏两大地质理论,深化气藏评价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有力支撑太原组铝土岩、灰岩气藏水平井擒获高产气流,创国内新领域试气无阻最高纪录,不断在非常规天然气藏中寻求保供新“气力”。
筑就储库“气仓” 保供调峰添重器
储气库是天然气上、中、下游产业产供储销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夏注冬采、削峰填谷,在冬季保供中发挥着应急调峰的关键作用。近年来,中国石油深耕储气库相关技术,高效建设储气库,提升应急冲“峰”能力,让“调节阀”更灵活。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下储库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专家朱华银介绍,中国石油先后设立了中国石油储气库重大科技专项和众多相关科技攻关项目,深入开展储气库基础地质理论、气藏工程方法、注采运行优化、库容与调峰能力评估、钻采工程技术等理论与技术研究,有力支撑了老库扩容高效运行和新库快速建设。
面对新建储气库地质条件复杂化、优质库址资源稀缺的严峻形势,中国石油深挖老库潜力,以动态密封性评价与注采运行优化等技术支撑西南油气田相国寺储气库扩压增量工程、双6储气库阶段提压,低成本提升老库储气调峰能力;推进新库“入列”,建立低渗泛连通气藏“三区带”建库模式,以“最大程度扩容驱油提采”为原则攻关油藏建库技术,助力冀东油田南堡1号储气库等新库建设。
同时,中国石油通过专项攻关,强化理论技术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不断推动储气库相关技术集成配套、关键装备国产化。
压缩机被喻为储气库的心脏,进口压缩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后期维护保养成本较高。近两年,一批国产压缩机集中“亮相”冬季保供,为储气库增添了国产化的鲜明“亮色”。大庆油田通过全面升级改造,将喇嘛甸储气库原有已运行20年的5台美国进口压缩机组更换为4台国产压缩机组,今年以来已完成超1亿立方米注气任务。在辽河油田双台子储气库,2台国产电驱高压离心式压缩机组投产成功,不仅推动了国产压缩机核心技术创新,还大大提升了单日采气能力。
“国产高端设备的研制与应用,逐步替代国外进口,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了我国复杂地下储气库的高效安全建设与运行,显著降低了建设成本并缩短了购货周期,对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与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朱华银说。
数智全程赋能 引领冬供“智慧”未来
“数据跑腿,比我们员工跑腿更加安全高效。”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山东分公司聊城事业部刘富弘说。天然气销售公司在部分省份推行用户端燃气报警智能化技术,加装智能化报警系统,实时监控用户端用气场所安全运行动态,实现燃气泄漏风险等级评估,做到快速定位问题、处置问题。
这只是科技创新赋能冬季保供的一个缩影。大数据、物联网、模拟仿真……中国石油集成整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资源,让“智慧”元素贯穿天然气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为冬季保供注入新动能。
优化统筹协调手段,让保供决策更精准。中国石油智能运营中心发挥运营监测和调度指挥核心职能,按照冬季天然气保供方案和应急预案,滚动制定天然气产销平衡方案,快速采取增加储气库采气、提高LNG气化外输量等增供措施,牢牢守住民生用能底线。
融入储气库业务应用环节,让生产现场更“少人”。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打造物联网智慧“粮仓”,采用SCADA、DCS及ESD等系统对储气库集注站的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测、控制和调度管理,关键点位生产数据采集覆盖率达到100%。“原本需要到现场用验漏壶才能发现泄漏,如今有了现场DCS实施控制+上位机监测+定时预警,通过电脑终端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员工周伟东说。
助力管道巡护,让“供气长龙”更安全。天然气销售公司在部分省区市“绘制”管道数字地图,以仿真方式形象地展现地下管线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以及场站设备结构、工艺流程和周边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对管道主体结构、附属结构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的查找。利用机理建模、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建立用户气量预测、气量错峰控制、管道泄漏检测等智能化模型,让长输管道进出平衡、供需匹配、安全平稳。
优化专业应用系统,让用户服务更高效。昆仑数智打造天然气零售专业应用系统,优化安检隐患整改跟踪等功能,协助燃气企业做好冬季前用户入户安检工作,将客户现场照片、安检情况、发现隐患等信息及时同步至系统中,实现用气安全检查全过程闭环管理,为千万居民安全平稳用气提供坚强后盾。
从强化天然气科技攻关、夯实保供底气,到储气库技术接连突破、支撑“地下粮仓”建设,再到数智化融入天然气全产业链、护航精准安全平稳供气,在科技赋能、技术创新的支撑下,中国石油冬季保供正向更稳定、更有力、更智慧的未来进发。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