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27日从湖南省工信厅获悉,一季度,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实现了9.7%的同比增长,增速高出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个百分点,为经济的平稳开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小企业是创新主力军。湖南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深耕细分赛道。截至目前,该省已经拥有了72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5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两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护航中小企业平稳发展,今年来湖南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借助广受欢迎的DeepSeek大模型,我们组织了专家授课培训,旨在帮助企业快速掌握技能,通过大模型的赋能来提升业务水平。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湖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窗口平台数据显示,一季度,该省累计开展服务活动507场,服务中小企业2.8万家次,同比分别增长33.4%和62.8%。
湖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该省中小企业服务网和“96871”直播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推出一批惠企利企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湖南正着力构建梯度培育体系,通过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四级培育库,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链条。在数字赋能方面,该省已推动超过1.2万家中小企业实施"上云用数赋智"改造,智能制造单元普及率达38%,较去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
产业链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依托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动上下游3800余家配套型中小企业实施协同研发。数据显示,通过产业链对接专项服务,一季度促成大中小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金额超85亿元,技术成果转化率同比提升12.6%。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湖南建立"走出去"服务平台,组织320家次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展会,重点培育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领域的全球化配套企业。目前已有47家专精特新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1.3%。
人才引育方面启动"湖湘工匠"培育工程,依托1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开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专题培训128场次,累计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5600余名。创新推出的"共享工程师"机制,已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00余项。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