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国网甘肃电力作为电力“先行官”,积极保障电力供应,加速电网建设步伐,优化营商环境,为甘肃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有力保障电力供应
4月21日,按照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要求,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将刘家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由100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1100立方米每秒,保障黄河中下游农耕春灌高峰期用水需求。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利用大型水库优势,多措并举蓄水保灌,确保黄河流域春灌用水,年补水量达8亿至12亿立方米。
近日,国网甘肃电力在金昌330千伏东大滩变电站成功完成110千伏单相瞬时接地短路试验,国内首台同等级环保快速开关型故障限流器顺利并网。
“采用该技术方案,可在短路故障发生后快速投入限流电抗器,在20毫秒内完成短路电流限制,使电网短路电流大幅降低,保证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国网甘肃电力设备管理部陈维介绍说。
国网甘肃电力扛牢电力保供的首要责任,全力以赴做好电力安全保供工作,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圆满完成。广泛汇聚源网荷储各方力量,确保保供合力强劲。可调负荷达到197万千瓦,新型储能顶峰能力则达到323万千瓦,成功抵御了多轮低温寒潮侵袭,并有效应对了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的挑战,确保了省内电力供应的平稳与可靠,圆满完成了多次重大保电任务。国网甘肃电力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出色,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该单位还连续六年被评为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突出贡献企业荣誉。此外,其系统内的三家单位还荣获了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殊荣。
加速推进电网建设
4月26日,我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祁韶直流”的送端起点,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枢纽——±800千伏祁连换流站第八次年度检修开始。祁韶直流输电工程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相当比例。这一成就不仅有效支撑了华中电网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还推动了新能源的加速消纳,为甘肃乃至华中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甘肃是风光资源大省。国网甘肃电力是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当前,国网甘肃电力正稳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的规划建设工作,其中陇电入鲁工程即将投入运营,陇电入浙工程进展迅速,陇电入川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此外,5项750千伏变电站的新建及扩建项目已竣工投产,特高压工程建设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二。同时,甘肃还成功落地实施了4项国家重点研发示范项目,并有2项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网甘肃电力积极助力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一季度,甘肃电网新能源新增并网160.6万千瓦,总装机达6597万千瓦,装机占比64.33%、发电量占比36.8%,均排全国前列。绿电、绿证交易分别同比增长12.66倍、0.74倍。根据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数据,2023年甘肃省累计外送电量达到522.33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21.27%,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为25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7%,新能源外送规模居全国第二。此外,新能源发电量176.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04%,新能源发电量占比31.6%,同比增长2.61个百分点。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4月27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员工刘子洋主动对接兰州石化公司了解12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用电需求,协助客户解决项目用电问题。
兰州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造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为全力保障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创新性地设立了“项目孵化期电力服务机制”,在工程筹备的关键阶段即启动“伴随式”专业指导,使得项目电力配套方案得以比常规审批流程提前90天达到实施标准,为特大型石化项目打造全要素电力保障基座。
“供电公司不是在等项目,而是在造生态。这种超前的服务让我们对打造世界级绿色乙烯基地充满了信心。”兰州石化公司规划发展部负责人贾存真感慨道。
国网甘肃电力积极响应甘肃省发展战略,聚焦快捷办电、可靠供电及暖心服务等核心领域,全力推进电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出台支撑强省会行动落地十五项措施,深化“领导包抓督办、项目长总负责”的大项目服务机制,助力甘肃耀望、甘肃能化等19个重大项目按期投产。进一步拓宽了“三零”服务范畴,确保160千瓦及以下民营企业享受办电“零成本”便利,同时,将低压无外线和有外线工程的办电时间分别高效压缩至5个和15个工作日之内,对具备现场装表条件的低压用户提供“一日接电”服务。深入落实“三省”服务,城镇规划区高压用户可就近就便接入电网,且投资延伸至用户红线,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通过推出14项措施,一季度已累计为用户降低办电成本1.14亿元。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