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发生的一场家族权力争夺战终于落下帷幕。6月26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宁波中院强制执行郑驹持有的181万股,使其持股归零。这场始于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突然离世的纷争,历时两年多,以创始人长子的彻底败北而告终。郑永刚于1989年创立杉杉品牌,1996年推动杉杉股份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后又引领企业在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扩张。2023年2月10日,他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离世,享年65岁,未留下明确的企业接班安排。
豪门内斗激烈交锋,法律手段决定胜负
郑驹作为郑永刚与前妻周继青所生的长子,凭借在公司多年积累的经验与人脉,在郑永刚去世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全票当选杉杉股份董事长。但这一结果遭到了郑永刚遗孀周婷的强烈反对。周婷1982年出生,拥有浙江大学和长江商学院EMBA双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新闻部记者、主播,在财经领域工作多年,对资本运作规则较为了解。
在那场股东大会上,周婷突然现身宁波市杉杉大厦会议室,当场指出会议违规,宣称自己基于继承关系应掌控公司。她与郑永刚婚后育有三名子女,在郑永刚去世后主张自己应当成为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双方在这场权力争夺战中手段尽出,郑驹试图凭借对公司运营的熟悉和过往业绩稳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周婷则凭借法律知识和继承权益,以法律诉讼为手段步步紧逼。她与亲生的三名子女以继承纠纷案为由起诉了郑驹,并向法院申请冻结郑永刚在宁波青刚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宁波青刚是郑永刚控制杉杉系的关键平台,持有杉杉控股40.55%的股权,杉杉控股又拥有杉杉集团54.8%的股份。最终,法院强制执行使郑驹股权被清零,这场家族权力争夺战以周婷一方获胜而结束。
控股股东重整启动,资金链紧张暴露
今年3月20日,法院裁定控股股东杉杉集团与朋泽贸易实质合并重整。杉杉集团和朋泽贸易持有的股份高比例质押且被司法冻结,暴露了公司资金链的紧张程度。截至2024年3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38.39亿元,而短期借款高达62.1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也有21.42亿元。
这种资金困境根源在于公司长期激进的扩张策略以及家族内斗对融资环境的破坏。在家族纷争不断的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杉杉股份的信心下降,收紧信贷额度,提高融资门槛,导致公司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资金链愈发脆弱。大股东不得不质押股份以获取资金,却仍无法摆脱被债权人申请重整的命运。
2025年6月9日,管理人发布重整投资人招募公告。若重整失败,公司控制权必然变更,届时杉杉股份将面临彻底的洗牌。新的控股股东可能会对公司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甚至可能将核心资产剥离出售,这对杉杉股份多年来建立的产业布局将是一次沉重打击。同时,公司经营业绩也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杉杉股份迎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巨亏3.67亿元,同比暴跌148%。
核心业务展现韧性,技术竞争压力加大
尽管内忧外患不断,杉杉股份的核心业务仍展现出一定韧性。在负极材料领域,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8.44%,营收达81.96亿元,增长12.8%。技术突破更为关键,新一代超充石墨材料突破兆瓦级闪充技术瓶颈,手握334项专利构筑知识产权壁垒。
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众多企业纷纷涌入,产能过剩风险加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需求迅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新进入者凭借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市场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杉杉股份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寻找平衡点。
其偏光片业务保持全球领先,市占率33%,居世界第一。但技术迭代的压力也不小,新型显示技术不断涌现,市场对偏光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从传统的液晶显示到OLED、Mini-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对偏光片的轻薄化、高对比度、广视角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杉杉股份在推进全尺寸OLED偏光片产业化进程中,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反映在股价上,截至6月26日收盘,杉杉股份股价报9.72元/股,总市值218.6亿元。6月27日收盘价9.63元/股,6月30日继续呈现疲软态势,收盘价为9.46元/股,公司总市值降至212.79亿元,股价从2020-2021年的暴涨到近三年的暴跌,跌幅近乎达到85%。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