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往往让人联想到身体一侧的无力或瘫痪。然而,对于很多卒中幸存者来说,肩痛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累着了或者睡姿不对,它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原因。那么,卒中后肩痛究竟是怎么引起的?
一、卒中后肩痛的定义与发生率
脑卒中后肩痛,也称为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多为运动痛,重者表现为休息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路上的“拦路虎”,发生率大约在48~84%之间,通常在卒中后2~3个月内发生,最早可发生于卒中后2周。
二、卒中后肩痛的常见原因
肩痛的原因复杂,可能包括肩关节半脱位、肌张力异常、肩袖肌腱损伤、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肢体位和处理不当、臂丛或周围神经损伤、复杂区域性疼痛(如肩手综合征)、中枢病理性疼痛等。
1.肩关节半脱位
你的肩膀像是一个精密的机械装置,各个部分紧密配合。然而,卒中后,由于肌肉无力,肩关节可能不再那么“安分守己”,它会部分脱离正常位置,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和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凹陷,可出现肌肉萎缩,呈方肩畸形。这就是所谓的肩关节半脱位。这种情况下,肩部的结构不再稳定,导致了疼痛。
2.肌张力异常
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这是因为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失灵,肌肉变得过于紧张。这种不正常的肌肉收缩会拉扯肩关节和周围的组织,导致疼痛。就像肩膀在跟你发“小脾气”一样,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呵护。
3.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后肩痛的另一大原因。它通常表现为肩膀和手部的肿胀、疼痛和僵硬。这种综合征像是一个连锁反应,一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症状可能会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如何预防卒中后肩痛
卒中后应提早进行干预,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肩痛的发生。
1.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躯干平躺,将患侧肩胛向前,并放一枕垫在肩胛下保持肩胛的正常位置,另外,手肘、腕关节和手指保持伸直。
患侧卧位:将患侧肩胛向前,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直,前臂后旋,掌心向上,手指伸直散开。健侧上肢自然放在身上,避免前屈而引起患侧肩胛骨相对后缩。
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将患侧肩胛向前,肩关节前屈,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保持伸直,放置于胸前的枕垫上。健侧上肢自然屈曲放在胸腹前。
坐位:患肢放在桌面或轮椅桌上,保持肩胛向前,肘、前臂、腕、指各关节平放桌上。
2.避免只牵拉患侧上肢远端,同时注意保护近端。在运动、日常生活活动和步态活动中避免上肢的拖拉。
3.进行必要的支持,防止长时间悬吊上肢,在转移运动中使用躯干和肩胛骨而非上肢进行支撑。
四、如何缓解卒中后肩痛
1.物理治疗:
热疗:比如使用热敷袋,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电刺激:其实就像是在肩部轻轻敲打,帮助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2.运动疗法:
通过渐进性的肩关节活动,能逐渐恢复肩部的灵活性,就像慢慢解开一个缠绕的结。肌肉力量训练,则是让肩部逐渐找回它的力量。
小贴士:开始时,可以在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肩膀绕圈、手臂轻轻抬起等。
3.药物治疗:
对于炎症和疼痛,非甾体抗炎药能够迅速缓解症状,让肩部更加舒适。而局部注射治疗,则是针对某些特定问题,如肱二头肌肌腱炎,采取的“定点打击”。超声引导下注射类固醇激素,不仅能精准定位,还能有效减轻疼痛,帮助肩部尽快恢复。
4.神经调控策略:
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用于治疗中枢性疼痛。它通过影响大脑的神经功能,帮助缓解中枢性疼痛,开启后,疼痛感会逐渐减轻。
卒中后肩痛虽然让人烦恼,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调节,可以让肩膀重新“笑开颜”。肩膀是我们的“好朋友”,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卓斯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