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

智驾方案商,为何重走商用车赛道?

时间:2025-08-20 10:34:33作者:来源:环球老虎财经专栏



环球老虎财经专栏© 环球老虎财经专栏

作者: 齐睿涵

这一现象背后,是商用车独特的商业化落地优势,政策创造的短期市场,叠加物流行业对降本增效的刚性需求。

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重卡ADAS渗透率已达53.3%,而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30%,中重卡渗透率将超过25%,总量约170万辆。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的转型攻坚、新势力的破局突围、跨界玩家的适应性调整,都给商用车赛道的格局添加更多不确定性。

以下为正文:

01  回归之因

商用车正在成为更具确定性的规模化突破口。

与乘用车面临的复杂城市道路不同,商用车在高速干线、港口转运、矿区等场景路线相对固定,能够有效规避长尾场景的技术风险。

因此,商用车的这波爆火,很大程度上源于场景确定性降低了技术门槛,给了落地更好的前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商用车的应用场景有强烈的智能化刚需。”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有三大突出问题:一是货车驾驶员“大龄化”现象严重,已形成1000万人的就业缺口;二是物流企业的人力和燃油成本约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三是货车保有量占比虽然不高,但致命的交通事故占比却达1/4。

张永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对乘用车而言,自动驾驶是好玩;对商用车而言,自动驾驶则是降成本。智能驾驶可以降低商用车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单车驾驶员可以由两个减成一个,事故率也会大幅下降。”

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使得商用车赛道增长前景可观。

与此同时,政策的强力驱动也创造了一个刚性市场。

中国报告大厅公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商用车仅占全国汽车保有量12%,却贡献了超55%的碳排放。其中,重型车辆依赖的柴油发动机,更是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重灾区。

在“双碳”硬约束与环保法规持续收紧的当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正处于加速重构的关键时期。各大车企纷纷聚焦于此,众多新势力与跨界玩家也争相入局,让这片市场焕发勃勃生机。

以DeepWay、速豹、零一汽车、苇渡科技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都在各自凭借技术突破和创新设计理念入局。千挂科技与东风柳汽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重卡AutraOne,通过人机轮替驾驶模式,城区路段人工驾驶,高速路段系统接管,在干线物流中实现双驾变单驾,显著节约了人力成本。

而远程汽车、广汽、奇瑞汽车、徐工集团等跨界参与者,也在充分发挥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技术优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表示,国内商用车市场的燃油车领域,竞争格局早已稳定。头部企业依靠规模效益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

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竞争的核心逻辑发生了彻底改变。

这让新晋企业得以绕开传统内燃机技术的壁垒,不必与传统巨头进行正面交锋。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所有参与者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传统商用车企业转型步伐相对较慢,这就为新进入者提供了搅局市场甚至后来居上的绝佳机会。

02  燎原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有L2+级乘用车辅助驾驶市场陷入内卷红海时,一群敏锐的玩家已悄然开辟第二战场。近期,Momenta、卓驭科技等头部方案商密集重组赛道,在曾被边缘化的商用车市场重燃战火。

据媒体报道,新能源重卡制造商零一汽车最近完成了5亿元A轮融资,由自动驾驶头部企业Momenta、兴杭创投及辰韬资本联合领投,国发文鑫、娄东产业基金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

从市场需求维度看,物流行业长期面临“两高一低”的痛点——能源耗费高、人力成本高且运载效率低。随着电商与物流行业的持续扩张,货物运输量不断攀升,传统燃油重卡在成本压力与环保要求面前渐显乏力。

新能源重卡的出现恰好提供了破局之道。纯电重卡零排放、低能耗的特性契合绿色物流发展方向,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而自动驾驶技术的融入,可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Momenta入局重卡赛道,也是瞄准这一广阔市场需求,有望在解决行业痛点的同时,拓展自身商业边界。

尽管重卡在载重、制动距离、行驶场景等方面与乘用车存在差异,但自动驾驶的底层逻辑相通。Momenta可基于重卡特性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适配,实现技术复用与协同发展。

零一汽车专注于新能源自动驾驶重卡研发,已取得一定量产与交付成果,通过投资零一汽车,Momenta可快速切入重卡市场,借助其整车制造能力与市场渠道,加速自身技术在重卡领域的落地应用,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无独有偶,卓驭科技近期也拿到了国内某新能源重卡老大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定点。

此次合作中,卓驭科技以Tier 1供应商身份,为这家头部主机厂提供全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相关项目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

该主机厂在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销量长期位居行业榜首。细分至新能源牵引车、自卸车及换电重卡等领域,其销量同样稳居第一。

拿下这一头部客户的定点项目,标志着在技术门槛高、场景复杂度高的商用车智能驾驶领域,卓驭科技的产品已获得市场认可,并得到头部企业的权威背书。

不过,随着2026年量产节点的临近,卓驭科技能否在商用车智能驾驶领域稳固立足并实现规模扩张,仍面临实际考验。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供应商在商用车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启大幕。

03  未来之问

如今,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了商用车行业的竞争主阵地,整个行业呈现出“传统车企守中有攻、新势力攻中求变”的新格局。

传统巨头能不能守住现有阵地,新势力企业能否真正崛起并改写市场格局,目前还难有定论。但能预见的是,技术迭代加速与政策动态调整,可能会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快进则生,慢守则亡。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策略、运营效率,以及紧跟政策导向的速度,都是在越来越激烈的淘汰赛中抢占先机的要素。

对传统车企来说,在依靠规模化优势和技术积累稳住基本盘的同时,还得主动拥抱变革,打破组织惯性,在规模效应与灵活应变之间找到平衡,通过技术突破和生态重塑实现“大象转身”。

新势力企业则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应用场景,向传统车企学习供应链管理整合、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和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尽快跨过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变现这两道坎。

而那些跨界而来、有丰富造车经验的企业,还要尽快适应新环境,解决销售模式、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水土不服”。

物流行业专家孔震指出,商用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了全维度生态竞争。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该明白,单靠自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经过多年在各自领域的深耕,企业需要通过技术结盟、生态绑定和资本联动,在存量市场的激烈争夺中为自己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未来,随着新势力企业与传统车企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竞争转向竞争中合作,商用车领域的发展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上下游需求与资源的深度整合、优化配置,共同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尾声

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化的浪潮已至,智驾方案商的集体回归,既是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回应,更是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当固定场景的技术优势遇上物流降本增效的刚需,当政策红利叠加商业化落地的迫切,这条曾被边缘化的赛道正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传统车企的转型攻坚、新势力的破局突围、跨界玩家的适应性调整,都给商用车赛道的格局添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83129228 1870136889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