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让适当的消费者买适当的金融产品

时间:2025-07-15 10:52:38作者:来源:中国经济网



让适当的消费者买适当的金融产品© 由 潇湘晨报 提供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金融市场划出了一条清晰的“适当性”红线。这不仅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升级,更彰显了金融管理部门以规则完善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心。

适当性管理是当前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核心就是让“适当的消费者购买适当的产品”,避免将金融产品提供给不匹配的投资群体,防止消费者因误解产品而承受较大风险。然而从实践来看,适当性管理的质效仍有待提升,这也凸显了此次《办法》出台的紧迫性。

市场中,金融产品“错配”问题屡见不鲜,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客户评估流于形式,简单笼统的问卷难以真实反映客户财产状况和风险偏好;二是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关键风险、收益计算方式等信息模糊化,过度渲染预期高收益,导致消费者风险认知偏差;三是违规推荐产品,为追求业绩盲目向客户兜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既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为机构自身埋下声誉与法律隐患。这些问题不仅侵蚀金融消费者权益,更可能积累市场风险,影响金融稳定。

对于消费者来说,《办法》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卖给适合的客户”作为核心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既“了解产品”也“了解客户”,本质上是为消费者筑起一道风险防火墙。这意味着未来面对复杂金融产品时,金融消费者能获得更精准的风险提示和匹配建议,减少“被销售”“被误导”的可能。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适当性管理并非对金融机构的“束缚”,而是规范经营的“导航仪”。《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根据产品属性细化管理——投资型产品需划分风险等级、区分专业与普通投资者,保险产品要实施销售资质分级等。这些要求看似增加了操作环节,实则能倒逼机构提升合规能力和服务专业性。长远来看,那些真正践行“了解客户、匹配需求”的机构,将更容易赢得消费者信任,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金融市场的良性循环,离不开“负责任的机构”与“理性的消费者”双向发力。《办法》一方面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也通过强化风险提示等要求,引导消费者提升风险意识。这种“双轮驱动”不仅能减少金融纠纷,更能潜移默化地培育“诚实守信、稳健审慎”的金融文化,为中国特色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注入深层动力。

从2026年2月1日施行的时间安排来看,此次金融管理部门为机构预留了充足的准备期,体现了平稳过渡的考量。随着自律规范完善、监管监督强化等配套措施落地,“适当性管理”也将从制度文本转化为市场实践,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敏)

【来源:中国经济网】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