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因平安系的一系列动作掀起波澜。自开年以来,平安系在银行股、保险股领域开启“扫货”模式,频繁举牌多只港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体现了平安系自身的投资策略调整,更折射出当前险资在资本市场的新动向。
平安系“扫货”港股,举牌动作频频
8月19日,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的一则消息,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平安系。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举牌农业银行H股和中国人寿H股,累计耗资约4.65亿港元,这一动作成为平安系近期在港股市场“扫货”的又一重要注脚。
具体来看,8月13日堪称平安人寿的“增持日”。在这一天,平安人寿以5.5041港元每股的平均价买入2651.5万股农业银行H股,耗资约1.46亿港元。交易完成后,平安人寿持有农业银行H股比例由13.99%增至14.08%。这一微小的比例提升,背后却是平安人寿对农业银行长期价值的认可。农业银行作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具有稳定的业绩和广泛的业务网络,其H股在港股市场也一直备受关注。平安人寿的增持,无疑是对农业银行基本面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积极投票。
同日,平安人寿还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人寿H股。以22.7439港元每股的平均价格买入1406.7万股中国人寿H股,耗资约3.19亿港元。交易完成后,平安人寿对中国人寿H股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99%升至5.18%,成功实现举牌。中国人寿作为保险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渠道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平安人寿的举牌,不仅体现了对保险行业龙头的看好,也可能引发市场对保险股价值重估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人寿的举牌动作并非孤立事件。8月18日,平安人寿披露了此前于8月11日举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股情况,增持后持股比例由原来的4.97%升至5.1%。这也是时隔六年再次出现险资举牌险企的情况,具有特殊的市场意义。此外,8月12日,中国平安举牌中国人寿H股;8月8日,平安人寿再度举牌邮储银行H股,持股比例达到15%。据港交所股权披露信息,截至7月29日,平安人寿持有的招商银行H股股份也超过了16%。截至目前,平安人寿已经先后举牌了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中国人寿H股、中国太保H股,其“扫货”力度和范围可见一斑。
平安系之所以在港股市场如此活跃,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从市场环境来看,当前港股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银行股和保险股作为港股市场的核心板块,具有低估值、高股息、业绩确定性强的特点,符合险资长期稳健投资的需求。从平安系自身发展来看,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通过举牌优质港股,平安系可以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同时也有望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资本增值。
险资举牌“高频”,权益配置达近年高峰
平安系的举牌动作并非个例,从整个险资市场来看,年内举牌呈现出“高频”态势。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险资年内举牌次数已经超30次,主要集中在低估值、高股息、业绩确定性强的行业,尤其是银行、公用事业、能源等领域。其中,H股成为险资重点举牌的方向,邮储银行H股、郑州银行H股,以及招商银行H股分别被举牌3次。
险资之所以青睐这些行业和板块,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险资面临着较大的资产配置压力。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可以为险资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帮助其应对负债端的成本压力。同时,业绩确定性强的行业和企业,具有较低的投资风险,符合险资稳健投资的理念。
以银行股为例,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尽管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着金融科技冲击、监管趋严等挑战,但整体业绩依然保持稳健增长。而且,银行股的股息率普遍较高,部分银行股的股息率甚至超过了5%,为险资提供了可观的分红收益。此外,公用事业和能源领域的企业,通常具有垄断性和稳定性,其业绩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也是险资理想的投资标的。
除了举牌次数增加,从保险资金配置来看,其增配股票资产的规模和占比也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3.73%。其中,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为3.07万亿元,较一季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相当于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环比去年下半年3590亿元净买入增长78%。这一数据充分表明,险资正在加大对股票市场的配置力度,权益投资成为险资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险资增配股票资产,不仅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险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大规模入市可以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同时,险资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相对理性,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正确的投资观念,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然而,险资在增配股票资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一方面,股票市场具有较高的波动性,险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合理控制投资比例,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损失。另一方面,随着险资举牌次数的增加,也可能会引发市场对股权争夺、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担忧。因此,险资在举牌过程中需要遵循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加强与被举牌公司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推动公司的健康发展。
平安系在港股市场的“扫货”行动以及险资年内举牌的“高频”态势,都表明险资正在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趋势有望延续,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但同时,险资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投资行为的稳健和可持续。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险资在权益投资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