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旅消费季,各地特色产品推介忙。在近日于山西大同举办的2025黄花产业发展大会上,神态逼真的“花木兰”数字人娓娓道来大同黄花千年种植史、营养价值及产业升级成果,还与参会者实时互动送出黄花文创周边。这款博古通今的数字人由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和中华书局联合打造,《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通过采访得知,中华书局打造的数字人远远不止于“花木兰”。
“目前,我们已开发出‘李白’‘李清照’等中华先贤3D超写实数字人,还与广东省惠州市广播电视台以苏东坡为原型,合作打造了‘岭南东坡’3D超写实数字人。”中华书局古联公司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建介绍道,立足中华书局权威专业的古籍大数据打造出的中华先贤数字人智能体,已经在许多场景中应用,为文博、文教、文旅、文商、文创等与先贤历史文化有关联的应用场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体验化迭代升级的解决方案。
多元路径 AI赋能古籍活化
“近年来,古联公司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技术研发、中华先贤文化创新、数字人文专业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展。”中华书局古联公司总编辑朱翠萍介绍了古联公司通过多元化应用探索,以AI赋能,让古籍活化的探索之路。
据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古籍实验室主任苏瑞欣介绍,“文达古文大模型”以中华书局海量古籍资源为基础,建立中华古籍原典大数据集,通过建设集成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及数据库实现应用转化,而“中华物产大模型”则拓展了专业化智能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目前,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产品已在多家单位落地,不断推进产品优化与多场景应用。
“中华先贤AI阅读空间”则采用智能交互式投影技术与AIGC技术等,将经典古籍打造成沉浸式、智慧型、数字化的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全新阅读体验。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中华先贤数字人智能体及‘中华先贤AI阅读空间’受到现场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及合作伙伴的好评,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王建开心地说,古联公司与惠州市广播电视台还在现场举行了“岭南东坡数字工程”合作签约仪式。
朱翠萍介绍,中华先贤数字人形象的成功构建,标志着“赋形”目标的初步实现。而构建中华先贤人物知识图谱则是实现“赋魂”的关键。为此,古联公司与中南大学通过横向课题合作,共同构建先贤人物知识库,不仅积累了大量优质数字课程资源,更使学生掌握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的技能。
三位一体 构建古籍数字生态
“作为国家级古籍资源与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籍合网具有资源汇聚、技术示范、人才培养三位一体优势。”朱翠萍如此介绍。
在古籍数字化服务矩阵中,古籍数据库是其核心。“自籍合网上线以来,共发布数据库30余个。”中华书局古联公司产品部主任穆荷怡回顾道,其中,“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了20多家出版单位及机构的整理本古籍成果,上线整理本古籍1万余种,共计27.5亿字,推出了镜像版、在线版、微信版及“学习强国”版,并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另外,古联公司还与作者合作推出专题数据库,探索出优先策划数据库的古籍整理出版模式。“这一模式在加速大型古籍整理研究成果问世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穆荷怡说,如“小学文献数据库”“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汉魏六朝碑刻数据库”“木版年画数据库”“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相关资源规模达到40余亿字。
目前,“中华经典古籍库”及各数据库产品注册个人用户20余万,服务机构用户700余家,用户涉及高等院校、图书馆、文博机构、文史研究单位、党政机关等,覆盖北美、欧洲、东亚等地区。
“在‘中华经典古籍库’分期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版权合作、数据与技术等多方面的挑战。”穆荷怡说,在版权合作方面,通过搭建版权提示平台的方式来应对版权期限不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数据与技术方面,通过配备科学的预警机制和数据保护机制,有效避免数据泄露和盗版风险,通过古籍智能整理平台的古籍OCR识别、自动标点标线、繁简转换、在线编校等功能提升古籍整理工作效率。
拓展边界 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籍合网三位一体的优势中,人才培养是其资源汇聚与技术示范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提升古籍整理人才的专业能力,向行业输送数字化人才,我们建立了研学一体的古籍人才培训平台——‘籍合学院’。”朱翠萍说,学院提供学习、训练、认证、实践一体化古籍人才培训服务,以满足古籍保护与出版对人才的需求,缓解行业“小众型”人才短缺问题。
古联公司依托籍合网,围绕产学研做了一系列探索。如与高校合作开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化文献整理、横向课题研究,以及搭建“数字人文实验室”、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深入高校开展理论创新实践课教学、组织编纂适应新文科发展的教材、担任行业导师等。
在由清华大学、中华书局、中国知网三方共建的中国数字人文(DHCN)官网上,依托籍合网平台的智能整理技术,构建起了数字人文工具集及实验室平台;在籍合网原有的“籍合学院”基础上,专设“数字人文课程”专区,系统发布该领域的通识课、专题课、工具方法课及前沿引导课。朱翠萍表示:“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其业务从古籍数字化向更广阔的数字人文领域拓展,也为古联公司深度参与新文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桥梁。”
河北大学与古联公司近日还就“汉字资源建设与国家数字化治理实验室”建设达成战略合作,将从新时期人才培养与教材更新、学术研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擘画,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学术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河北大学与古联公司合作渊源深厚,双方在共同参与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学生实习实践、校外导师等多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生态。”中华书局古联公司产品部产品经理杨艳惠介绍,古联公司还参与了“河北省国学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双方长期开展学生实习实践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
采访中,朱翠萍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古籍数字化和数字人文领域的行业优势,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打造线上中华书局,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数字新通途。(记者 常湘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