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洁
当麦浪与云端相遇,当田园与指尖相连,一场以手机为“新农具”、镜头为“新桥梁”的乡村新变化正在潼南热土上蓬勃展开。
“潼南村播”品牌计划发布活动现场。胥世鹏摄
7月17日,“潼话田园美·我村我来播”——“潼南村播”品牌计划发布活动在潼南区大佛街道举行。来自田间地头的新农人、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扎根乡村的文旅推广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潼南以本土人才培育为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数字新动能的创新实践。
潼南村播达人正用镜头展示潼南特色产品。胥世鹏摄
活动现场,来自基层的村播达人代表陈颖、周朗各自分享了投身乡村短视频创作的初心与实践感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运用新工具建设家乡的自信风采。他们用充满泥土芬芳的镜头语言,将潼南独特的“土”资源、“土”产品、“土”产业,通过互联网跨越山海,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如何将“村播”的愿景扎实落地?潼南创新推出环环相扣的“五大行动”,构建起从播种到丰收的完整闭环。
“此前,通过孵化行动,‘潼南村播’品牌计划、‘夏趣潼南·潮玩宽谷’等话题累计曝光超百万次,成功探索‘短视频挑战赛+话题营销’的立体传播模式。”潼南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潼南区还将持续开展中阶、高阶专项培训,帮助选手快速成长;通过“1+N”结对帮扶、微短剧创作,让达人带动达人;开展“爆品周”“文旅月”,用直播带货为农产品插上翅膀;“十佳首席村播官”巅峰角逐,推动流量变现,实现经济效益转化。
为确保计划行稳致远,潼南区还构建了系统的支撑体系,坚持区级统筹领导、镇街班子主导、专家团队辅导、网上技术指导、新闻舆论引导“五导协同”,整合“土”资源、营销“土”产品、发展“土”产业,最终实现“土货出圈”“风景在线”。
“潼南村播”品牌计划是数字时代乡村振兴路径的潼南探索,通过着力培育一批带得动产业的“村播达人”,精心打造一条“流量变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良性闭环产业链,让潼南乡村振兴的“云动力”源源不断为广袤乡土注入澎湃动能。(胥世鹏)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