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双流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立园满园・蓉耀电子”机遇分享发布会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举行。会议集中发布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场景机会清单》和《成都高校电子信息领域创新成果清单》,释放产业机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促成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为成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注入新活力。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是国家重点布局的产业,已构建起以“芯屏端软智网安”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1.3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2025年1-6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6258亿元,同比增长7.3%。
两份清单发布
产学研用“一键直达”
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智能终端产业处处长杨泉分享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场景机会清单。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赛道,聚焦智慧装备、AI基础设施等场景,现场共发布178条机会信息,其中人工智能方面108条,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37条,智能终端方面12条,集成电路方面11条,网络信息安全方面8条,新型显示方面2条,为“立园满园”提供丰富场景支撑与市场空间。
例如在智慧教育场景方面,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正在征集解决方案,要求供应方依托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多媒体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成都世联芯链科技有限公司拟购买屏芯制造园厂房2.5万平方米,建设公司西南数据中心,投建1500-2000个机柜并投入运营,因此提出了机柜方面的需求。
国家级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运营总监胡婷发布了《成都高校电子信息创新成果清单》。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三大领域,该清单一次性亮出电子科大、川大、西南交大等19所高校的468项最新成果。据了解,清单采用“技术专利+原型产品+合作需求”三维呈现,并配套“开放许可+中试平台+基金直投”转化通道,让实验室创新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切实打通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12个项目现场签约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副局长蒲斌介绍,成都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1.3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2025年1-6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6258亿元,同比增长7.3%。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通过视频致辞指出,成都把交通、能源、制造等超大城市级场景全面开放,为“0到1”的创新与“1到100”的产业化提供了同城闭环的绝佳试验场。他诚邀全球企业把“独门绝技”带到成都,在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把技术做成爆款、把场景变成产值、把理想写进未来”。
现场签约
这样的愿景也正在实现。发布会上,涵盖装备制造、航空动力、先进计算等关键细分领域的12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约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完善、政策支持精准、人才资源富集,是“落地即成长”的首选地。其中,某智能传感器项目负责人透露,项目落地后将直接嵌入成都智能终端产业链,实现核心器件“就地配套、就近升级”,为本地“补链强链延链”按下加速键。
为全面展现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成效,发布会同期设置成果展示区,精心规划“创新产品”“场景应用”“服务生态”三大主题展区,30家省内外行业企业携硬核成果集中亮相,一站式体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全链优势。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3918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