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下称“RCEP”或“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对签署国陆续生效
第一财经研究院撰写、第一财经出品,大华银行中国联合呈现的《促融合增动能——RCEP落地观察报告》(点击查看报告全文,下称“报告”)于8月22日发布。报告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亚太区域融合过程中,RCEP生效起到的作用进行观察。本文以问答形式,解读报告相关内容。
报告通过参考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和直接调研企业的方式,得出结论:进出口成本优惠以及通关便利性是RCEP为企业带来的最直观利好。“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以及“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是RCEP的三个重要章节,为企业减少贸易时间和金钱成本提供了基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内海关累计签发了6.4万份RCEP出口原产地证书,分别有139.4亿元和121.1亿元经省内海关出口和进口的货物得到关税减让。与此同时,根据商务部公开信息,也有一些企业成为了RCEP项下的“经核准出口商”,可根据业务需要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享受关税优惠。
报告对具体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2022年红豆集团出口日本服装类产品办理的日本原产地证达到了186批次。同时,公司国内轮胎生产因需从RCEP成员国进口天然橡胶等原材料,也在协定支持下节省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则提到协定生效后,对卖家而言,邮政小包的关税变得更友好,且通关效率快,加快了资金回流速度;对跨境电商而言,进口成本降低直接支持了企业的转口贸易。(详见报告第二章)
2022年是协定生效的一年。在这第一年中,RCEP对除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13个成员国均已生效。因此,报告主要对中国与上述其他12个RCEP成员国(简称“12个RCEP成员国”)的商品贸易数据进行观察。
2018-2022年,出口方面,12个RCEP成员国占中国总出口额比重持续走高,其中,2022年较2021年上升了1.29个百分点至23.79%,它们的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增强;进口方面,2022年12个RCEP成员国占中国进口额比重却较2021年下降。在中国对12个RCEP成员国出口额增长较快,但进口额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2022年中国对它们实现了近十年来首次贸易顺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宏观数据受到外界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而RCEP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无法从中区分出RCEP单独的作用。报告分析,随着时间推移,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关税优惠等带来的进出口红利或将进一步释放。据政府公开信息,2023年上半年全国贸促系统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份数同比增长69.49%,这与我们的判断是相符的。(详见报告第三章)
RCEP对商品贸易、区域内分工的影响与具体贸易产品的特点以及成员国的需求和优势是否能够匹配均有关联。报告选取三类代表产品: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矿产品、生产难度较低的服装和配饰以及生产需要一定技术的车辆及零部件贸易情况进行观察。
矿产品常被用作上游产品,中国对其有较高需求,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成员国则能为中国提供该产品。2018-2022年,马来西亚占中国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进口额比重持续走高。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或将激发区域内矿产品往来动力。
中国和越南都是区域中服装和配饰重要的出口国,发达经济体日本则对该产品有较强需求。2018-2022年,中国占日本服装和配饰进口额比重持续下降,中国的出口优势相对减弱。RCEP更优惠的关税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内该产品往来。
成员国泰国车辆和运输配件的重要进口来源地包括中国和日本。2018-2022年,成员国中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老挝以及缅甸占泰国该产品进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达到62.82%。RCEP可以进一步推动成员国借助自身优势,在该产业上下游进行融合。(详见报告第四章)
4、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一种相对新型贸易方式。RCEP会如何影响区域内的?
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2021年,试点推广至全国海关。报告主要对该出口相关情况进行观察。虽然依然无法从宏观数据中辨别出RCEP已经起到的作用,但我们可以以此了解区域内现状——2022年,12个RCEP成员国占中国跨境电商B2B简化申报商品出口额比重为18.39%,低于同年其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23.79%)。在东南亚国家发展相对薄弱等情况下,区域内跨境电商合作还有较大空间。
RCEP第十二章即是“电子商务”,可以直接优化区域内跨境电商进出口环境。从微观来看,报告第二章的调研内容显示,RCEP还能为跨境电商企业带来多个利好:一是相比原本较简单的货物贸易,协定能够支持它们在其他成员国投资,完善当地的物流、支付、仓储体系,或是建设跨境电商园区,实现产业升级;二是协定促进区域内规则统一、投资效率提高,帮助跨境电商品牌化;三是协定对跨境电商长期痛点——知识产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解决。这些对微观主体的利好,也将促进区域内跨境电商方面的往来。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