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招商推介

湖南如何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
副标题: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57%

时间:2025-04-22 09:41:35作者:来源:

   湖南对外资的“磁吸力”正在不断增强。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南省实际使用外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57%。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下,湖南如何构建强大的外资吸引力,促使外资更加积极地进入、投资和稳定在湖南?

       选择湖南,赢在环境

  3月初,湖南皇爷实业有限公司通过与马来西亚闵和国际公司股权并购,拿下海外业务开门红:首船万吨棕榈油抵港入库,完成1亿元跨境交割。

  仅仅5天时间,由湘潭市商务局牵头的项目服务专班,联合湘潭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就完成股权变更登记,同步办结外资企业注册、外汇账户开设等多项手续;韶山海关和外汇管理局迅速审批进口资质,招商银行湘潭分行提供3亿元专项授信,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政银合作加速了棕榈油大宗贸易的进程。

  营商环境就是吸引外资的底气。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湖南外资企业发展和大湾区、东南沿海等地还有差距,但在中西部地区有明显优势,感受最深的就是营商环境。”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周永顺认为,来湘的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企业普遍反映获得感强、机会多、环境好。

  湖南省商务厅数据显示,一季度,湖南省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7.3亿元,新设立外资企业79家,其中,到资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外资企业共有6家。

       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连续两年,省委、省政府将“新春第一会”锁定招商引资,释放出湖南抓招商、拼经济、促开放的强烈信号。

  2023年以来,湖南举办了6次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先后5次向省直部门、各市州政府交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困难诉求291件。其中,已有290条得到了回应并解决。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在湖南的3103家外资企业,为全省贡献了107亿元的研发投入,实现了3566亿元的营收,完成了175亿元的纳税额,并带动了34.7万人的就业。

  外资企业为湖南引进全球领先技术、高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是推动湖南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技术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

  正大集团作为湖南第一家农业外资企业,深耕湖南40年、成立23家公司;博世集团来湘发展20年,长沙工厂成为全球“灯塔工厂”,正向“未来工厂”迈进;舍弗勒集团先后在湖南注册公司、设立第二研发中心,共同推动新能源电驱动和智能底盘领域研发创新。

  还有巴斯夫杉杉、OST锦智光电、安博集团、永旺梦乐城以及索恩格等众多新老朋友,正与湖南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外资企业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说。

       精准出招,撬动外资

  如今的湖南,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亟需借助外力,汇聚各方力量,特别是广大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和关税壁垒的挑战,湖南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力度吸引、服务和利好外资,力求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关键发力点。聚焦企业关注、解决企业诉求,则是提升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和核心路径。

  在2025年外商投资企业迎春座谈会上,博世集团希望湖南能尽快恢复长沙至法兰克福的国际直飞航班。而索恩格提出,希望持续落实高层次人才奖励政策。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湖南即将出台《2025年对德招商合作工作方案》,打造德国中小企业集聚区。针对外资企业“八难”问题,出台《优化外籍人士来湘创新创业环境八大举措》,为各国企业在湘投资兴业提供更多支持。

  在复杂多变的引资背景下,确保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对于提振跨国公司投资湖南的信心尤为关键。

  2024年2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具体奖励措施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吸引外资和湘商回归的支持力度。其中有一条是: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及标准制定工作。这些措施落地,将有效提升外资企业的获得感。

  政策的诚意显而易见,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渴望参与湖南的优势产业及重大经贸合作。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刘泳希望,在传统装备制造业如航空、高铁、工程机械、低空经济方面,帮助来湘外企和本地企业加强联合,共同创新、合作,把产业做大更强。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素月透露,今年湖南省将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改革,旨在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确保其公平竞争。实施“N+1”招商引资策略,发挥综合成本优势,引导外资企业更好参与“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实现共赢。

声明: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     

中国网 消费日报网 百度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中国商人》杂志订阅

关于我们 公告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人员查询
中国·商人 © 2023 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302145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698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一号 电话:010- 83129228 5619018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