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工集团作为国有大型综合建筑企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倡议,2014年9月成立了国际工程公司,以国际工程总承包为重点业务,做大进出口贸易,做实中高端劳务外派,立足于打造国际化企业,集团海外事业走上实体化、公司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2019年,设立集团国际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两种职责”,既履行集团国际业务总部管控职能,又履行引领集团国际业务发展的经营职责,实现集团海外“一盘棋”的国际化发展。
十年来,集团秉承“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的经营理念,成功进入拉美、非洲、中亚、东南亚、南亚、东欧等市场,并在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老挝、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设立了子(分)公司及办事处,先后承建了中国援建利比里亚SKD体育场维修及技术援助、援建牙买加幼儿园和援建尼泊尔辛杜巴尔乔克县医院,援萨尔瓦多伊洛潘戈湖供水项目,乌兹别克斯坦KT-KM泵站现代化修复改造,老挝115KV输变电线路改扩建,委内瑞拉普罗塞雷斯学院酒店,乌干达坎帕拉供水及卫生改善设施,马拉维利隆圭引水和水处理厂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合同额近70亿元,带动了中国工程标准、技术和装备走出去,带动了省内钢铁、家具、建材、机电设备等出口,促进了工程所在国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发展,集团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至2023年集团连续四年入选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进一步提高了河北省建筑业国际化和项目成果影响传播力,打造了“中国建造”河北品牌形象,实现了“既要‘走出去’更要‘留下来’”的目标。
援外结友谊
SKD体育场是利比里亚的国家体育场,是利比里亚举行各种赛事和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集团中标的第一个中国援外工程,自此开始,第一次走进了西非大地,经历了埃博拉疫情,接受了生死考验,埃博拉疫情刚被控制,河北建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支工程队伍就到达了施工现场。“埃博拉走了,河北建工来了!”成为至今挂在利比里亚人嘴边的一句话。“中国,谢谢!”2018年1月22日,利比里亚新当选总统乔治·维阿站在SKD体育场中央发表就职演说时用中文说出了这四个字,这既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认同,更是为河北建工的诚信、自律和担当“点赞”。
援尼泊尔辛杜巴尔乔克县医院恢复和改造项目,自2022年9月开工以来,发扬“优质、高效、诚信、共赢”的企业精神,克服了雨季施工基础、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地灾频发等不利因素影响,从进度、安全、质量、物资等多方面着手,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优良援外工程。2023年4月主体封顶,7月中期验收喜获“双优”,用优良的作风、辛勤的汗水向尼泊尔展现了“中国速度”。
援牙买加幼儿园项目,集团配备了精干的项目施工管理团队,他们克服了语言不通、当地工作效率较慢、电气工程标准规范中外差异大及社会治安形势等不利因素影响,严格施工中过程安全和质量管控,2018年9月28日通过了我国商务部国际经济事务合作局内部验收,10月5日,顺利移交至牙买加政府,确保了牙方学生入园需要,这是我国援外项目改革新模式下在牙买加第一个顺利对外移交的项目,展现了中国企业风采,赢得牙方政府高度认可。
援萨尔瓦多伊洛潘戈湖供水项目,2023年6月中标援萨尔瓦多伊洛潘戈湖供水项目,7月萨尔瓦多驻华大使阿尔多·阿尔瓦雷斯率团到集团参观考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平,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凤锁在集团总部会见了阿尔瓦雷斯大使一行,双方围绕援萨尔瓦多伊洛潘戈湖供水项目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该项目的实施为推动中萨两国在民生领域、水净化和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耕海外,布局一带一路
乌兹别克斯坦KT-KM泵站项目,集团积极发挥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把合同履约当成重中之重关注,千方百计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做好泵站修复工程,为打造成河北建工品牌工程做出最大努力。KT泵站项目施工中,合理安排作业,每台泵组原有混凝土破除工作经改进工艺,使用劈裂机等,工期由3个月减少为40天,KM泵站项目提前4个月完成1-6号机组的安装、运行任务,得到业主、监理、泵站管理总局各方一致好评。
2016年,集团承接了老挝115KV输变电线路扩建与综合改造项目,2017年11月13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本扬主席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老挝财政部签署了项目贷款协议。2018年9月,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的建成,有利于把电力从生产地输送到老挝北部,对解决北部居民的供电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改变北部城市长期依靠进口电的状况,提高老挝供电系统的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极大地效缓解老挝南部地区用电负荷需求,提高南部地区电力供应量及供应的稳定性,为老挝继续发展电力工业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有助于老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中、老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产能合作,加深友谊具有重大意义。
借船出海,“抱团”走出去
建筑行业的发展会带动钢铁、水泥、家具、机械设备等众多行业的发展。据测算,仅集团委内瑞拉项目和利比里亚项目,就可带动数亿元材料设备出口,辐射效应明显,而这些材料设备大多数来自省内。
与此同时,集团还与我省钢铁、水泥等企业“抱团”走出国门,直接把我省优势产能转移出去。凭借集团在水处理施工、水泥生产线施工、冶炼和焦化设备安装、地下空间和超高层施工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施工业绩与核心施工技术,集团紧紧抓住国家优势产能行业境外转移的机会,积极寻求与央企的合作,集中双方优势,共同参与全球建筑市场的竞争。目前与中国港湾工程公司、中材国际工程公司及中材节能股份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在港口建设、水泥生产线建设以及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的设备安装等方面成果丰硕,先后承建了坦桑尼亚6000t/d水泥生产线、塔吉克斯坦3000t/d水泥生产线自备电厂等一系列项目。
俄罗斯MMK250万吨/年12号焦炉组项目化产安装项目由河北安装公司进行专业承包,该项目为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受到中俄两国高层高度关注。250万吨焦化项目是MMK实现升级的重要项目,旨在提高焦炭生产率并改善生态环境。MMK生产设施的现代化预计每年减少11,350吨污染物的排放,整个项目每年还能减少22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对MMK 的减碳降碳至关重要。项目开工,就提出“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保证,以组织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以效果为目标”的项目管理理念。项目部克服马格尼疫情大爆发、极寒天气等各种不利因素,在零下30度天气中昼夜奋战64小时顺利完成了初冷器吊装重大工程节点,比业主计划的焦炉停产120小时提前了整整56个小时,该项目的优秀表现得到了中钢集团、中钢国际、中钢设备高层的认可,成为中钢MMK项目施工单位的一面旗帜,中国多家国家级媒体和中钢集团官网对这次经典战役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走的出去留的下来,彰显河北建工实力。集团通过多种方式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了“多点开花”。以“水手”角色“借船出海”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分包积累经验,逐步“自立门户”,通过工程项目的落地为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抱团出海”,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站在项目当地国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河北建工“留下来”的制胜法宝。
如今,河北建工连续入选美国ENR评选的“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拥有海关AEO高级认证资格,获评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和对外劳务合作双AA级企业,进一步展现了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实力和日益成熟的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了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团将继续扎实拓展海外市场,坚定不移“走出去”,更将会不断提升国际工程管理水平,步伐坚实“走进去”,走的更远,更加稳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新贡献!(作者:杨艳芳 通讯员: 姚烨、马文盛)
凡本站注明“《中国商人》杂志社”的稿件,其版权属于《中国商人》杂志社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杂志社”。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13051922111